全球主机交流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CeraNetworks网络延迟测速工具IP归属甄别会员请立即修改密码
查看: 1715|回复: 25

北京未婚女病逝后,房产被充公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5-4-12 13:58:1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一位北京的赵女士因尿毒症遗憾离世,年仅 41 岁。她未婚未育,父母双亡且无兄弟姐妹,在世上再无至亲。然而,她却留下了价值 500 多万的遗产,包括一套位于昌平的 101 平房产,价值 400 多万,还有存款、保险金、丧葬费等共计 110 多万 。

由于赵女士生前未立遗嘱,围绕这笔遗产,她父母的 9 个兄弟姐妹对簿公堂,都认为自己有份。有的称常送菜,有的说带她看过病。但经法院调查,赵女士生前基本能自理,病重时是一位叔叔和社区工作人员送她就医 。最终判决,110 多万的存款等由 9 名亲戚继承,送医叔叔继承 20%,其余 8 人各 10%,而那套 400 万的房产则收归国家,由昌平区民政局管理。
发表于 2025-4-12 14:19:24 | 显示全部楼层
吃绝户,我觉得国家做的没啥问题,亲戚如果平时不照顾他,死了来分财产本来就挺。。。
发表于 2025-4-12 14:06:47 | 显示全部楼层
这就是中国
发表于 2025-4-12 15:20:43 | 显示全部楼层

看你这么懂,你讲讲国外都是怎么解决的?
发表于 2025-4-12 14:44:56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
无所谓,这种就是平时亲戚都没什么来往,死了想分财产的
发表于 2025-4-12 14:18:38 | 显示全部楼层
上海老人意外离世,留下430万元和一套房无人继承!法院:房屋收归国有
https://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821638442281609339&wfr=spider&for=pc
发表于 2025-4-12 16:59:30 | 显示全部楼层
来睡大街 发表于 2025-4-12 15:20
看你这么懂,你讲讲国外都是怎么解决的?

国外都是政府直接再掏500万来平分给她的亲戚们!

点评

真张口就来,没有顺位继承人,政府买来送给屁民,智商  发表于 2025-4-13 09:53
发表于 2025-4-12 14:08:19 | 显示全部楼层
好日子还在后头呢
发表于 2025-4-12 14:10:28 | 显示全部楼层
这个案件涉及遗产继承的法律适用和公平性问题,我们之前的部分可以通过中国《民法典》中的继承相关规定来分析。以下是对案件判决的分析:
1. 法律依据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第1127条及相关继承规定,遗产继承顺序如下:
* 第一顺序:配偶、子女、父母。
* 第二顺序:兄弟姐妹、祖父母、外祖父母。
* 若无第一顺序继承人,遗产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。若无第一顺序和第二顺序继承人,遗产收归国家或集体所有。
赵女士无配偶、子女、父母,且无兄弟姐妹,因此她的遗产应由第二顺序继承人(即父母的兄弟姐妹)继承。若无第二顺序继承人,遗产则收归国家。
此外,《民法典》第1131条规定,法院在分割遗产时,可以根据继承人对被继承人的赡养情况、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情况等酌情调整继承份额。
2. 判决分析
存款等110多万的分配
* 法院判决:9位亲戚(赵女士父母的兄弟姐妹)继承110多万,送医的叔叔分得20%,其余8人各10%。
* 合理性分析:
    * 继承权依据:赵女士无第一顺序继承人,9位父母的兄弟姐妹作为第二顺序继承人,依法有权继承遗产,符合法律规定。
    * 份额调整:法院根据《民法典》第1131条,考虑继承人对赵女士的实际帮助情况,尤其是送医的叔叔在赵女士病重时提供了较多帮助,因此给予其20%的份额,高于其他亲戚的10%。这体现了对实际贡献的认可,符合法律的酌情调整原则。
    * 争议点:部分亲戚声称送菜或带赵女士看病,但法院调查显示赵女士生前基本能自理,仅在病重时依赖叔叔和社区帮助。因此,法院未完全采纳其他亲戚的主张,仅给予均等分配(10%),这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较为合理。
    * 公平性:从法律角度看,分配考虑了贡献差异(叔叔的20%),同时保证了第二顺序继承人的基本权利,整体判决符合法律精神。但从情理上看,部分亲戚可能认为自己应得更多,情感上可能难以接受。
房产收归国家
* 法院判决:价值400多万的房产收归国家,由昌平区民政局管理。
* 合理性分析:
    * 法律依据:根据《民法典》第1132条,若无第一顺序和第二顺序继承人,且被继承人生前未立遗嘱,遗产收归国家或集体所有。法院判决房产收归国家,符合法律规定。
    * 争议点:房产价值远超存款(400多万 vs. 110多万),且9位亲戚均认为自己应有份继承。判决将房产全部收归国家,可能让亲戚感到“颗粒无收”,尤其在他们看来,自己与赵女士有一定情感联系或实际帮助。
    * 公平性:从法律角度,房产归国家并无不妥,因为赵女士无明确遗嘱,且无第一、第二顺序继承人对房产有特殊法定权利。但从社会观念看,亲戚可能认为遗产应优先留在“家族”内,而非充公,这可能导致对判决的质疑。
3. 判决的整体合理性
* 法律层面:判决严格遵循《民法典》的继承规则,存款分配考虑了实际贡献,房产归国家也符合无继承人时的规定。程序上,法院通过调查核实了亲戚的主张(如送菜、看病等),避免了随意分配,体现了司法严谨性。
* 情理层面: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家族观念,亲戚可能认为遗产应留在家族内,尤其是房产作为大宗财产,全部收归国家可能引发不满。此外,赵女士生前基本自理,亲戚的帮助程度有限,法院未完全认可他们的主张,可能让他们感到“付出未被公平对待”。
* 社会影响:此案可能引发公众对遗嘱重要性的讨论。赵女士未立遗嘱导致遗产分配争议,若她生前明确指定继承人或捐赠意图,可能避免纠纷。这也提醒人们,特别是在无直系亲属的情况下,立遗嘱对遗产归属至关重要。
4. 可能的改进或争议点
* 房产分配的灵活性:虽然法律规定无继承人时遗产归国家,但考虑到9位亲戚的存在,法院是否可以在法律框架内酌情将部分房产价值分配给亲戚(如参照存款分配比例),以平衡法律与情理?但这可能超出法律界限,增加司法随意性。
* 社区贡献的考量:判决未明确提及社区工作人员的角色。社区在赵女士病重时提供了帮助,是否可以探索将部分遗产用于社区公益,以体现赵女士生前的生活环境?这需要法律进一步明确。
* 遗产税或管理问题:房产收归国家后,由民政局管理,具体用途未明。若管理不当或资金流向不明,可能引发公众对遗产归属的进一步质疑。
5. 结论
判决在法律上是合理的,存款分配体现了贡献差异,房产归国家符合无继承人的规定。然而,从情理上看,亲戚可能觉得“出力不讨好”,尤其是房产全部充公可能加剧不满。综合来看,判决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平衡了公平与效率,但也反映出无遗嘱情况下遗产分配的复杂性。此案提醒人们,立遗嘱是避免类似纠纷的关键。
如果您有进一步的细节或想探讨某个具体方面(比如法律条款、亲戚的证据等),可以提供更多信息,我可以再深入分析!
发表于 2025-4-12 14:14:13 | 显示全部楼层
这个是没有问题的,表亲没有法定继承权(除非有抚养事实),所以最后还给了一点算是不错了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全球主机交流论坛

GMT+8, 2025-4-27 21:47 , Processed in 0.066164 second(s), 13 queries , Gzip On, MemCache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